最新消息

在校內建造一座生態埤塘 長庚國小「金黑埤小尖兵」美夢成真

兩年前,桃園市龜山區長庚國小校園一角的生態池,正面臨外來種生物的入侵,水面覆蓋滿滿的粉綠狐尾藻,讓人好奇水中是否還有生物?六年二班導師陳則穎決定帶領學生展開一場奇幻又有意義的「埤塘」尋根與再創之旅。

 

▲長庚國小六年二班的導師陳則穎與同學李昀(右)、同學佘雨蕎(左)開心分享首獎心得感想。(圖片拍攝/曹憶雯)

 


撰文/曹憶雯 圖片提供/桃園市龜山區長庚國小


當學生們換上青蛙裝在寒冬中下水,將生態池過多的粉綠狐尾藻拔除後,水中魚兒終於見到陽光,大家興奮地發現「原來自己也有能力改造生態池,營造一座屬於校園的埤塘。」經過一連串的踏查、執行和討論,最後以英文「happy」諧音,為校內這座新生的生態池命名「金黑埤」,象徵改造過程大家「樂在其中」,更希望改造完成後,校園內的師生們與生態池的動植物都能「更快樂」。

 

從繪本導讀與遊戲中   逐步實現計畫


故事的開始,要從有「千塘之鄉」美譽的桃園埤塘說起。隨著時代演變,過去以灌溉為用途的埤塘正逐漸消失中,長庚國小六年二班的導師陳則穎發現,班上孩子及家長,從未在龜山地區看過埤塘,為了增加孩子對龜山這塊土地的認同感、學習與環境和諧共存,讓更多人重新認識埤塘對人類、生態及氣候的重要性,他和學生一同提出「長常金黑埤 庚學愛永續」計畫,引導孩子在小學生涯最後一年,透過自己的力量和主題式的研究,為學校留下一座生態埤塘。

 

執行計畫前, 陳則穎首先針對埤塘再造議題,提出了設計思考五步驟:「探索主題、定義問題、發想點子、測試點子、分享宣言」,循序漸進帶領學生走出校園、進入社區,獲得2024信義房屋「社區一家」計畫《深耕校園類》「國小師生組」首獎肯定。評審們認為,六年二班的師生們以埤塘為議題,藉由校內環教課程的延伸,讓學生從校園走入社區,並在里長、社區及社會團體支持與動員下,成為具備SDGs環境意識的小尖兵,「提升與在地連結的正向循環,讓孩子更認同家鄉。」

 

▲在清理金黑埤的過程,發現許多的垃圾與盤根錯節的粉綠狐尾藻。(圖片提供/桃園市龜山區長庚國小)


最初,孩子們對埤塘一無所知,陳則穎決定以溫馨感人、淺顯易懂的《埤塘奶奶說再見》和《童年的那個埤塘》繪本打動孩子。第一本書,透過擬人化角度,將桃園知名埤塘比喻成一位奶奶,默默守護著人們,傳達珍貴且豐富的埤塘生活經驗,以及這些美好回憶已成過往的遺憾;繪本二,分享作者童年時代充滿生機宜蘭的雙連埤,當地的特殊物種與浮島地貌,深深吸引孩子,「繪本中提及的埤塘動植物,讓學生大開眼界,不僅對埤塘有了基本認識,也開始思考埤塘消失的原因和保護埤塘的重要性。」

 

透過社區訪問與親銀交流    提升孩子的參與感


計畫一開始,為了加強孩子對埤塘生活經驗的了解,在環境教育講師蟹爸(張文誠老師)協助下,走訪平鎮三安社區,與社子埤塘生態公園志工隊的爺爺奶奶,展開一場愉快的青銀交流,聆聽他們童年時代的埤塘生活經驗,以及保護埤塘水資源的方法,再將問題帶回課堂上討論。陳則穎觀察:「這趟青銀學習之旅,孩子聽得津津有味,他們看見長輩眼神發光,臉上洋溢幸福的感覺,也知道為何想守護社子埤塘。」

 

同時,師生也逐一拜訪龜山耆老與社區里長,力邀學校校長與主任共襄盛舉,還請到桃園市水務局的桃園市埤塘巡護隊到校暢談甘苦,並且展開石門水庫踏查之旅,深入了解桃園埤塘的歷史與演變。

 

▲與桃園市水務局埤塘志工隊邀請入班課程。(圖片提供/桃園市龜山區長庚國小)


經過一連串的社區踏查,返回校園後,學生再以平板蒐集資料,找尋埤塘消失的原因,發現埤塘原有的儲水、滯洪功能,已逐漸被現代的雨撲滿、滯洪池等人工水利設施取代,於是,陳則穎以簡報讓孩子了解滯洪原理,接著前往學校對面的社區觀察滯洪池的運作原理;再探索校內的菜園雨撲滿,如何承接屋頂的雨水回收管作為日常灌溉,甚至實際操作雨撲滿,讓孩子更有參與感

 

▲實際踏查社區滯洪池,認識現代埤塘轉型。(圖片提供/桃園市龜山區長庚國小)

 


在校園打造埤塘生態池    善用科技宣傳金黑埤


長庚國小附近沒有埤塘,因此師生突發奇想:「既然沒有,那我們就來創造一座埤塘吧。」最快的方式就是將校園原有的生態池加以改造,先以iNaturalist APP進行生態盤點,發現生態池正面臨外來種生物的入侵,於是穿著青蛙裝下水清理拔除過多的粉綠狐尾藻,並將過程拍成影片,透過學習拍攝VR影片的方式,讓人身歷其境;同時,仿造溪流、湖泊、埤塘,稻田、沼澤等生態場域製作生態梯田槽,模擬埤塘生態系,將生態池水源活化,讓全校師生都能了解埤塘的功能。

 

▲實際入班分享VR導覽影片畫面。(圖片提供/桃園市龜山區長庚國小)


今年剛升上國中一年級的李昀,對於第一次穿上青蛙裝下水清除校園生態池的外來種印象深刻,「當天天氣非常寒冷,我們花了一整節課才把粉綠狐尾藻大致清理乾淨,雖然辛苦但很有成就感,不僅生態池裡的魚兒終於重見陽光,我們努力營造的長庚金黑埤也在慢慢誕生。」

 

時常鼓勵學生善用科技設備宣導埤塘文化,也是陳則穎的教學特色。在踏查龜山現存埤塘時,學生試著搭配GOOGLE地圖與埤塘景點,將龜山的埤塘、溪流、水資源場域和重要景點用繪畫的方式記錄下來,搭配自創的埤塘吉祥物「埤埤蛙」、「塘老鴨」擔任地圖導覽大使,將景點轉化成淺顯易懂的圖例,一方面記錄學習點滴,同時更希望透過地圖喚起龜山人對於在地埤塘的重視。

 

愛護環境的心應從小扎根,六年二班學生向低年級學弟妹進行埤塘宣導時,先盤點回顧學期成果,擷取課程精華部分,利用 CANVA軟體內建功能AI繪圖製作投影片,把想像變成實際;設計寓教於樂的埤塘大富翁遊戲,融入龜山在地埤塘、校園生態池遭遇問題、水資源知識等議題,讓學弟妹在愉快的氣氛中學習飲水思源,逐步累積對埤塘生態與水資源的知識。

 

此外,還成立「金黑埤小尖兵」志工隊,參與校園生態池改造和維護工作,並製作VR導覽影片和紀錄片展示努力成果,再實際帶領學弟妹前往校園參觀生態池與生態梯田槽,期許他們未來成為長庚的金黑埤小尖兵。最後,還策劃了一場埤塘主題展覽、錄製Podcast節目分享學習經驗,同時前往八德霄裡國小進行校際交流。

 

充實的六年級時光   得獎留下了美好回憶 


為了推動金黑埤改造計畫,六年二班師生參加「社區一家」計畫,由學生擔任分享者向評審報告課程內容,獲得《深耕校園類》的國小師生組首獎肯定,陳則穎有感而發:「除了對埤塘議題課程提出設計思考五步驟,我也試著與SDGs各項目標緊密連結,希望將環境教育深植在學生心中,如今能獲得信義房屋肯定,意義非凡。」兩年多來,他帶領孩子跳脫舒適圈,走向戶外以大自然為老師,克服種種困難,完成金黑埤的復育,不僅校園生態越來越好,也成為教學生涯最美好的回憶,「這屆孩子雖然畢業了,卻很關心埤塘現況,未來,金黑埤就留給學弟妹守護,宣傳和保護埤塘的計畫也會繼續推動。」

 

談到得獎感言,個性害羞的李昀說:「這次提案讓我成長不少,除了累積許多埤塘知識,也讓我勇於上台報告,並且帶著吉祥物『埤埤蛙』和『塘老鴨』繪圖到低年級班上宣傳,為小學生活留下難忘的記憶。

 

另一位同學佘雨蕎,在拜訪三安社區時,看著陪伴爺爺奶奶們的埤塘逐漸消失,讓她體認埤塘保育的重要,「如果埤塘消失了,那麼老人家的記憶也會跟著消失。」回顧小六時光,不僅充實豐富,對於拜訪過的龍山埤塘、八德埤塘也留下深刻印象,升上國中後,她將持續把所學埤塘知識分享給家人和朋友們,讓大家認識桃園埤塘,「我以我的家鄉為傲,更希望所有桃園人也以家鄉為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