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

消息報報

2022-07-01林相復育 生態永續 桃市府攜手在地社區海岸造林


圖 / 草漯沙丘展示館前方海岸。

 

環境保護意識持續上升,全球暖化導致海平面上升所造成的問題與海岸環境保護逐漸受到世人們所重視,臨海城市皆在設法因應面對。在台灣,也有城市積極結合公私部門的力量,希望能夠找回海岸線過去的面貌。

 

找回過去的海岸 重新親近海洋


桃園,一般民眾印象中的工業大城,海岸線長達46公里,卻只有約2公里屬桃園市政府所有,其他都歸屬於林務局及國產署等單位。半數以上的海岸線被發電廠、垃圾掩埋場、工業區、砂石場、海堤等人工設施所佔據。

 

為了有效進行海岸管理,桃市府於2017年底發表「海岸生態保護白皮書」,隔年3月增設環保局轄下二級機關「海岸管理工程處」(以下簡稱海管處),是全台地方政府中唯一的海岸事務專責管理機關。

 

「要改變桃園的海岸,我們的目標只有一個,就是『把過去的海岸找回來』。」海管處處長林立昌表示,如何挽救現存的自然海岸,讓桃園的海岸從髒亂、人民不想靠近的地方,回復原本乾淨而物種豐富的生態環境,是最大的課題。

 

林處長帶領同仁長期駐守海邊,四年來踏遍桃園海岸的每一吋土地,努力找出關鍵問題,並發揮創意、運用智慧科技以及動員社區的力量,協調中央及地方管理機關,逐步解決海岸的沈痾。

 


圖/桃園市政府海岸管理工程處處長林立昌,四年來帶領同仁發揮創意、運用智慧科技,希望能找回海岸線過去的榮光。

 

擦亮桃園海岸四大亮點 大自然的回饋見證綜合治理成果


許厝港濕地、草漯沙丘、觀新藻礁及新屋石滬,為桃園海岸的四大亮點,卻面臨著河川污染、漏油污染、塑膠垃圾污染、海岸侵蝕、棲地破壞等五大威脅。

 

海管處為因應以上威脅,設立全國首座海岸環境監測科技中心,在桃園11條重點河川設置水質自動連續監測站,24小時追蹤水質、水色。如發現異常,即立刻安排環保局稽查員前往查緝,從源頭排除汙染源,防止汙染擴大。此外也將微型塑膠去除設施安置在監測站出口,一舉兩得解決微型塑膠污染問題。

 

除了運用智慧科技外,也善用在地力量,招募近千位的海岸志工,成為保護海岸的力量之一。在河川出海口佈置垃圾攔截網,設置海岸巡護隊、發起民間淨灘、結合環保艦隊及環保潛水隊,定期清除陸上、海灘及海底垃圾。自海管處設立的三年來,大潭電廠海水進水口的垃圾量減少七成,海灘垃圾密度也減少五成以上。

 

而在許厝港濕地,則是收回遭佔用30年的非法魚塭,挖除老街溪出海口的淤沙回填,打造適合小燕鷗生活的環境,積極復育後,候鳥數量從每年三千多隻成長到超過一萬隻。觀新藻礁劃設保護區後,物種從129種增加到345種,增加2.7倍,是生態保育成果的最佳證明。

 

找對地方種對的樹 找對的人照顧


在重建桃園海岸四大亮點之外,預計明年啟動的「桃園濱海綠色廊道造林計畫」,選定許厝港濕地復育區為造林示範點,以5年內種下16,800棵樹為目標,透過造林及社區撫育管理,守護未來桃園海岸的安全與生態。

 

在海邊種樹說來簡單,但要種活卻很困難。桃園海岸以沙丘地形為主,又是東北季風最強的地帶,加上夏季高溫、缺水且高鹽分的土壤,是最不利植物生長的地方。

 


圖/桃園新屋綠色隧道保安林。

 

「要在對的地方,種對的樹,種了之後還要有人照顧。」林處長指出,海岸造林要採用多種類、多層次、密植混合的原則,由海岸往陸地、從低到高分為四層,植栽蜜源、誘鳥樹種,才能擋住風沙,阻止海岸侵蝕,同時營造海岸生物棲息地。

 

「在地人是最好的林木照顧者,讓社區居民對海岸林產生感情的連結,願意好好照顧,這些樹才能活得下來。」利用里海學堂的環境教育基地,培訓社區植樹志工,邀請專業的樹醫師教導社區居民種樹技能。「希望以後海岸造林的樹,成為社區的一份子,讓後代子孫可以驕傲地說:『這是我阿公種的樹!』」

 


圖/透過活化閒置的觀音濱海遊憩區遊客中心,打造草漯沙丘地景展示館,成為環境教育的最佳場館。

 

樹在種活不在種多 整合資源永續護林


「造林是運動不是活動,應該是長期而不是一次性的,我們的目標是讓造林的存活率保持在80%以上。」林處長強調,海岸造林不只能營造生物廊帶,也兼具美化環境及生態教育的功能,透過環教場所提供導覽解說及生態旅遊,形成一個永續的循環。

 

「站在生態為本的立場,讓人與海共生,透過林相復育創造永續利用的價值,但不損毀海岸生態的本質。」林處長提到規劃中的「逐浪天梯」,利用海浪的動能創造會唱歌的海堤,還有利用舊建物改建成新屋石滬故事館、牽罟文化館、草漯沙丘地質展示館及里海學堂教室等,未來還將打造更多人與海親近的媒介,讓大家看見桃園海岸的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