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

消息報報

2022-09-02【桃園誌】策動環境教育 自然就是最好的老師

本篇圖文轉載自《桃園誌》專欄報導

 


高明里綠屋頂植栽美化社區,榮獲環保署109年度低碳家園競賽銅級組特優及網路票選人氣獎。


文|鄭兆婷、田育志 攝影|鄒保祥、李智為、周永受
 

桃園在升格後,全力轉型為綠色城市,深入佈建完善的智慧場域,營造永續有感的美好生活。隨著疫後回歸與共存的步調,這些涓滴積累的治策,成就振興的關鍵力量──日趨成熟的綠色能源,融匯遍地開花的環境意識,桃園已經準備好,攜手存續充滿健康生機的家園,漫遊永續的未來生活!

 

疫情發生以來,社會運作模式歷經多次變化與重組,也讓我們有機會重新審視生活與自然的關係;隨著疫後復甦的腳步,發展永續計畫勢在必行,綠色、健康、安全,將是未來世代生活解方的關鍵指標。

 


桃園升格後,在環保局與地方社區協力下,率全國之先完成高達31處環境教育場所認證,突破市長訂立目標,更成為環境教育的領頭羊。


桃園市政府環保局長呂理德強調,要成功推動環境教育,合力促成環境意識,資源、人是不可或缺的2大要素。「大自然就是最好的老師,環境教育要能融匯地方生活的形貌,讓人們步出戶外,向土地請益生活的哲理。」桃園得天獨厚,坐擁山林、海岸乃至於文化資源,形塑里山、里海31處富含在地特色的環教場域,佈建完善的教育資源,同時規劃專業講師、深度知性的培訓工作坊,又或者結合生態旅遊,串連旅遊平台KKday推出包含里山與里海的10條遊程路線,以觀光環教廊道為發展目標,透過旅遊產業推動環境教育,也讓地方所獲取的收益回饋在環境的保護上,形成永續,更達到寓教於樂的影響力。

 


小人國園區設計「大船要入港」課程,結合海洋知識、海洋公民議題,省思人為開發與經濟發展,如何與環境保護取得平衡。


呂理德認為,「環境教育既是全齡教育,也是全民教育,從小就能發起行動。」代表桃園競逐環境教育最高殿堂:國家環境教育獎的「小人國微縮文化學校」,也在全國各縣市菁英脫穎而出,榮獲2022年第8屆民營事業特優大獎。小人國微縮文化學校自2014年通過環教設施場所認證以來,運用園內長期經營的文化資產、專業知識,結合歷史文化巡禮、認識建築藝術及省思環保節能3大面向,致力開發環教課程;並藉由透水鋪面、挖填、腐熟養土等護園工法,讓遊園者一起思考建築與環境為善的永續精神。整座園區除了遊樂體驗,也成功轉型成優質的生態園地,跟著天然養護的綠樹林蔭,發掘獨角仙、小蜥蜴的生物足跡,啟發孩童護育自然的心意。

 


「快樂出航PAPAGO」課程,透過認識台灣交通工具發展史,探討現代交通引發的環境議題。


而多年來,環保局也持續號召全民動員,不論是維護環境的環保志工隊、巡守河川的水環境巡守隊、推廣環境教育的環教志工隊,到保護海洋的海洋巡護隊及環保潛水隊,目前志工人數已達到3萬7千多人,共同為環境保護付出努力。此外,配合環保署低碳永續家園評等認證,環保局也長期與在地社區合作,發起「低碳環保鄰里營造計畫」,散播綠色意識的種子。

 


園區規劃遊園小火車,實踐節能、低碳的旅遊模式。


走訪八德區高明里集會所的綠屋頂,在溽暑中感受因曝曬面積減少,帶來室內涼意的暢快;也增加水泥都市的生物棲地,營造生物多樣化的環境,強化社區面對氣候變遷的韌性。善用大型廢棄浴缸作為農園,種植地瓜葉、韭菜、九尾草等食材,可供應集會所的關懷據點共餐食用,減少蔬果採買及運送過程所產生的碳排量,一個小型的自給自足生態場域,開啟居民共同學習與啟發創意的空間。相信漫遊永續生活的關鍵力量,就在社區擴大串聯的草根行動裡。

 


高明里綠屋頂善用廢棄回收物,打造風力發電系統,連接節能燈具為頂樓提供照明。


因為疫情,我們學會謙卑,慢下腳步重建生活的方式;這是檢視城市韌性的契機,也是重生的轉機。疫情之後的我們,憑藉蘊積的量能再出發,一定能築造更令人期待的桃園。

 

●更多內容.請看《桃園誌》電子書:https://ebook.tycg.gov.tw/book/list.php?type=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