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

消息報報

2022-11-29桃園環境教育 全國第一

里山里海生態廊道 全方位紮根環境教育

 

桃園環境教育再創佳績!日前「碳索生活館」獲得今年度(111)環保署環教場所認證優異殊榮,而境內 13個鄉鎮,從城市到鄉村,從海線到山上,共有31處環境教育設施場所,數量質量均高居全國第一!

 


▲桃園環教設施場所30再加1多元化場域跨足12行政區。 


桃園近年來致力轉型為環保產業城市,不但設定朝2050淨碳邁進,也多面向推行環境教育,讓「綠色生活」的觀念向下紮根。在 31處的環教場所,是以「里山里海生態廊道」的概念發展為主軸,包涵了海線上的濕地沙丘、藻礁石滬,到山線裡的溪流河階台地、水庫埤塘,再到防災、教育、人文等等,都是發展的主題,甚至還有垃圾掩埋場轉型的全台第一座藻礁生態環境教室-「觀新藻礁」也在去年獲得認證!

 

「桃園是工業密度相高,因此更需要環境永續。」桃園市長鄭文燦表示,「我們要讓環境是桃園資產而不是負債,所以包括了永續環境、循環經濟等等,都是我們發展的目標和特色,而環境教育場所的設置,則是可以讓民眾透過休憩的方式,學習並落實正確的環保觀念及作為。」正是因為這樣的想法,因此桃園市推行環教場所不遺餘力,並領先全國超過 30處以上的環教場所認證,「這是一個十分重要的里程碑!」

 

這31處的環教場面向多元,主要是市府積極鼓勵轄內公、私單位,運用現有空間,結合自身環境特色,推動環境教育場域認證,同時委託在地社區團體經營管理,鼓勵社區居民共同參與創造具有特色的在地文化,包括了觀新藻礁-永興社區、牽罟文化館-海客發展協會、許厝港重要溼地(國家級)-大園環保協會等等,都是以夥伴關係共同經營與串聯,例如今年第八屆國教獎民營事業組特優,還有團體組優等的台灣濕地復育協會,都是推展環教、產業永續發展的具體案例。

 

「透過環境體驗,來親近跟感受桃園獨特的自然環境與人文,是教育民眾最快最有效的方式。」鄭文燦指出,法條法規是屬於約束管理的層面,但如果沒有獲得民眾理解與支持,一切都是白費,而教育更要從小開始,所以除了鼓勵民間企業併進外,也著重於幼兒環境教育的推廣,例如新屋環境教育園區,便打造出適合「全齡共享」的自然環境教育場所,讓幼兒可以扮演小農夫,觀察餐桌上的蔬菜原貌;或讓孩子們可以在沙坑體驗淨灘,瞭解海洋面臨垃圾危機,以及正確的處理方式等等。

 


▲課程透過觀察生物,了解生物多樣性的重要性,並討論其面臨的危機。 

 


營造淨灘氛圍,強調乾淨的海洋需要你我共同來維護。 

 


▲推廣食農教育帶幼童認識及親手摘蔬菜,寓教於樂的最佳方式。

 

目前桃園海岸4大生態亮點、5大環境教育場域已成為環教場所,包括:觀新藻礁、許厝港重要濕地、草漯沙丘、新屋石滬、海洋客家牽罟文化館。同時,市府也正在推動後湖溪泛舟、興建兼具保護海岸與景觀旅遊效果的逐浪天梯,去年設立的「里海學堂」,則注重培育種子教師及海岸生態解說員,希望民眾在旅遊之餘,能對於桃園生態有更深一層的認識。

 


▲桃園市環教場所橫跨各領域,大小朋友一起體驗先民友善捕魚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