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識特色場所


原民會館的核心價值為「保存與推廣」台灣原住民族文化,透過動靜態藝文活動及展演,結合傳統與現代、全球與在地、生活與藝術,傳遞環境生態及生活知識,提供文化傳承、樂舞展演、藝術創作、族語學習、技能訓練及集會研習等多樣功能,兼具現代博物館展示典藏、推廣教育、休閒娛樂及經濟產值之功能,是認識原住民族知識重要的窗口,更是學習與體驗原住民文化的重要場域,進而從原住民知識中建立珍惜環境生態的環保觀念。在肩負台灣原住民族文化傳承中心的使命下,持續營造生活美學並發揚原住民族文化,是一個具有知識性、藝文性、休閒性的培育、傳承、交流中心。
- 大溪區
- 員林路一段29巷101號
- (03)3807122#41
桃園市立大溪木藝生態博物館,是桃園市第一處以古蹟及歷史建築為特色的環境教育場域,館舍中具有豐富的在地文化特色,加上特殊的河階地形生態景觀,將生活文化、在地知識與文化資產成為現地學習的資源,提供多元豐富的活動方案,是終身學習、共同成長的文化場域。 場域包括位於大溪月眉區的國定古蹟李騰芳古宅,以及在大溪老城區裡,沿著大溪公園崖線散步可見的木家具館、木生活館(原大溪公會堂及蔣公行館)、大溪武德殿及大溪警察宿舍群等,可眺望秀麗的大漢溪河階景觀。 木博館著力於歷史建築修復的同時,持續累積木藝、地方慶典及社頭文化、地方學等研究,運用展示及豐富的教育推廣活動,活化歷史建築空間,並以夜間減光兼具生活與生態需求的燈光設計,創造日夜都迷人,且人文與自然共好的友善自然生態環境,打造木博館成為具歷史建築、文化景觀及友善生態環境等多元教育意涵的場域。
- 大溪區
- 普濟路 11 號後棟 2 樓
- (03)3888600#217
龜山苗圃綠環境生態園區為桃園市政府農業局所管轄,位於桃園市龜山區,已做為提供苗木的苗圃20餘年,培育桃園市各區綠美化苗木及市樹、市花、區公所區樹及區花是環境綠美化相關工作計畫的主要育苗場所,並且能安置因施工移植的樹木,至施工完畢或找到植栽地點時再行移植,發揮「樹木銀行」的功能。2017年將既有苗圃空間部分區域約4公頃範圍規劃建置為「龜山苗圃綠環境生態園區」,進行園區轉型活化,以發展「森林公園」模式的環境教育場域,並提供民眾遊憩空間,成為苗木培育、環境教育、民眾遊憩等多功能場所。
- 龜山區
- 下湖街320號
- (03)3322101#5480
全力推廣海洋客家牽罟文化,環境保護、永續漁業與自然環境共生的理念與實踐,並與海洋客家休閒農業區積極合作,推動各種行銷活動及農事體驗,帶動新屋休閒農業發展。
- 新屋區
- 觀海路二段278號
- (03)4769971
桃園孔廟暨忠烈祠神社文化園區範圍內,保留自1938年落成,全臺保存最為完好的神社建築群設施,具有重要歷史與文化資產保存價值,更是見證台灣從日治殖民時期到戰後解殖過程中的國族衝突與族群認同間的歷史轉變過程,現為市定古蹟的桃園神社,透過忠烈祠步道可達全臺最年輕之桃園孔廟,以弘教化易風俗之意旨,推廣儒學教育精神,其內設有孔子立姿神像乙尊,具有觀賞及歷史意涵。 園區內可進行文化保存環教教育,可透過不同館舍之人文歷史風貌、建築特色、發展獨特課程,更能從孔廟及忠烈祠所富含深厚文化底蘊,了解人與環境的關係及時代與文化的對話、讓這些珍貴有形及無形之文化資產得以永續。
- 桃園區
- 公園路42號
- (03)3325215
中平路故事館屋瓦、窗櫺、拉門、樑柱保存良好,呈現日治時代至國民政府時期的生活軌跡,引領遊客從故事角落了解老屋的人文風貌,也透過常態性的老照片、舊時代文物展覽、藝文展覽、城市講堂、客家文化體驗等規劃,深入故事館的每處角落,讓遊客傾聽老屋當年的記憶,並提供有團體參觀導覽的服務。 中壢國小日式宿舍見證中壢地區現代教育啟蒙,並具日治時期建築技術研究之價值。園區位於中壢市區內交通便利,見證日治至今中壢老街區街廓發展脈絡,深富歷史意涵與價值。宿舍群修復保留綠意盎然的珍貴老樹,並設計戶外2樓景觀平台,可俯瞰園區全貌,欣賞日式黑瓦及閩式紅瓦特色。 中壢警察局日式宿舍群位於中壢警分局旁,興建於1941年,至今已有近80年歷史,在日治時期時為中壢郡役所官舍,國民政府來臺後郡役所改為中壢警察分局後,繼續作為提供警眷居住的宿舍。中壢警察局日式宿舍群除了本身的歷史建築特色外,也是臺灣首次民主街頭運動「中壢事件」的見證地點。 中壢三座城市故事館串連成中壢文化記憶的珍珠並結合老街溪河川教育中心等形成中壢藝文廊道,提供市民豐富的文化體驗與生活,品味中壢記憶的點點滴滴。
- 中壢區
- 復興路99號
- (03)3322592#8218
桃園沿海藻礁約27公里,分布範圍北起大園區竹圍漁港,南至新屋區永安漁港,是目前全國最大、生長最完整的藻礁地形,最古老的年代超過7500年。藻礁生態環境教室週邊海岸即為觀新藻礁生態系野生動物保護區所在地,屬桃園最南邊的藻礁帶,延伸約4.5公里,多孔隙生態系的特性孕育豐富生物多樣性。 藻礁生態環境教室的前身為永興垃圾掩埋場,自民國95年起封閉後,桃園市政府將其轉型,於108年7月4日揭牌啟用。館內介紹藻礁形成與分布、常見生物、新屋溪紅樹林生態,館內採免費參觀,亦提供付費戶外導覽遊程,歡迎至FB了解詳情。藻礁生態環境教室不只是展示,更成為富有教育意義之海岸環境教育場域。 藻礁生態環境教室以推廣環境教育為目的,歡迎您至藻礁生態環境教室,感受藻礁生態之美。
- 新屋區
- 永興里7鄰東興路二段1800巷160號
- (03)4865493
園區位於桃園復興原鄉知名的旅遊景點「角板山行館」內,角板山四周環繞著山巒與溪谷,從清朝開始就因為豐富林產,成為北部山區重要粗製樟腦產地集散中心,並招致無數次慘烈的戰爭,細數過去,有清朝巡撫劉銘傳的開山撫番政策、有日治時期第五任總督佐久間佐馬太的理番事業,近代蔣介石總統更因地理位置優異的山地風光設置行館,並應戰備需要而興建戰備隧道,因而成就角板山除豐富的自然山林景色外,更有著濃厚的原鄉人文特色及戰地文化淵源。 在觀光遊憩的既有定位下,園區將現有空間活化利用為教學場域,並連接園區的自然、人文歷史、地景、周邊的資源,發展環境教育課程及活動並導入園區服務中,藉由深度旅遊的型態,進而將環境教育活動融入於觀光遊憩之中。冀望在寓教於樂的活動過程中,引導遊客以正確的環境態度落實於日常生活中,使觀光遊憩創造更多元的環境教育學習機會,成為環境教育設施場所中的模範。
- 復興區
- 澤仁里中正路133號
- (03)3946061#142
『新屋石滬故事館』建築物共有一、二樓及頂樓露台三區域可供使用。 一樓「石滬小學堂」將以在地生活文化呈現為主,讓外來遊客知道並參與新屋百年石滬漁業文化的內涵,將以在地文物,以及海岸沙灘潮間帶常見生物之模型,並搭配社區民眾集體活動,特別是石滬修築影片等來表現,讓遊客了解先民耕海之不易,也可以見到先民與大自然和諧共處的智慧,室內佈置也會連帶介紹世界石滬概況。 二樓則以環境永續為主軸,設立「需廢教室」將淨灘的海洋廢棄物經適當處理後,轉化後成為珍貴的創作材料,做成實用的物品或具美感的藝術品,手作的成品也可分贈參與的居民或遠來的民眾,具體實現「循環經濟」的概念。希望讓海岸居民及一般民眾知道海洋和灘岸生態健康的重要性,並實際參與動手愛護海洋和土地的行動,將環保行動融入旅遊的內容之中,讓遊客身心都有真正的收穫。
- 新屋區
- 蚵間里觀海路一段2180巷70號
- (03)476-04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