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

消息報報

2023-11-09桃市許厝港濕地示範 以濕地碳匯回應氣候變遷 灌注國家公園署保育研究新能量

內政部國家公園署自「2016年國際濕地大會」與國際濕地科學家學會(SWS)簽署「濕地保育合作備忘錄」,以濕地人才培育為主軸籌辦濕地種子營,自2017年開始推動至今已歷第5屆。本年度共計培訓並認證18位濕地種子學員,在此國際濕地研習網絡平台上,透過「做中學」、實地研習與分組研討點燃學員熱情,有效傳遞濕地保育知識、技術與新視野,以確實並為臺灣濕地科學研究注入新血。

 

今年9月20日內政部國家公園署正式成立,除原有的9座國家公園及1座國家自然公園外,同時納入海岸管理及濕地保育利用,擴大資源整合面向,建立了涵蓋高山、淺山、原民部落、聚落、海岸及濕地之生態文化資源的國家公園系統,透過強化濕地科學研究、夥伴關係及住民參與,積極面對環境變遷、淨零排放及數位治理等多元挑戰,以成為國土治理保育與利用並重的典範。相信濕地保育與碳匯研究將可為國家公園資源保育研究灌注新的能量泉源。

 


於文化大學推廣部大夏館辦理濕地科研講座,全員與Ben LePage客座教授合影。

 

探討河口型濕地面臨的多重挑戰,以許厝港濕地為例

 

台灣四面環海,擁有長達1566公里海岸線,其間涵蓋潮間帶泥質灘地、沙洲、藻礁、魚塭、水田等多樣化的濕地環境,在面對當前全球氣候暖化與環境變遷威脅加劇的情形下,海岸首當其衝,而以濕地為載體的生態環境在面對氣候變遷衝擊與調適之功能性與價值就更顯重要。為此,今年度濕地人才培育課程以海岸河口濕地之保育研究與在地管理實踐為主題,邀請國內外濕地領域學者與相關組織,共同探討桃園海岸及許厝港濕地之碳匯研究、棲地保育與經營管理等實務議題,全天性的專題研習講座暨兩天一夜的現地工作坊,共計約180人參與,收穫豐碩,獲得廣大迴響。

 

會中除了邀請地方行動方案經驗交流外,今年度特邀請前國際濕地科學家學會(SWS)理事長(2011-2012) Ben LePage教授,他目前正在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永續管理與環境教育研究所擔任客座講師,以「河口濕地生態監測及復育之探討」為題分享國際案例與經驗交流,並將河口型濕地保育與因應氣候變遷重要性與相關作為,透過講座傳遞給社會大眾了解。

 

走入濕地最前線,體驗一日濕地調查研究員

 

為了讓學員實地了解濕地水文調查、鳥類生態調查,以及海岸河口生物調查之基線資料、調查程序與評估作業,11月7日至8日兩天特地邀請臺灣大學黃國文研究員、桃園市野鳥學會蔡木寬榮譽理事長及徐景彥組長、社團法人台灣濕地學會張惟哲博士、臺灣師範大學方偉達所長及美國濕地科學家Ben LePage教授等學者,共同攜手合作,於桃園許厝港重要濕地,帶領學員進行全潮測量,以水尺及一維旋槳式流速儀測量水深及流速,分析感潮濕地流量;運用eBird Taiwan APP及生物多樣性指數,分析鳥類調查成果;以及利用陷阱網具與穿越線觀察法進行魚類與底棲動物調查,藉此記錄濕地生物多樣性,同時與相關學者、地方團體面對面座談,共同研討海岸型或河口型濕地所面臨之經營管理課題與後續保育行動。種子學員們透過本次課程均獲益良多、滿載而歸,並正式授證成為我國濕地保育科學人才庫的重要一員。

 

(文:中華民國景觀學會/圖:江懿德攝)

 


桃園市野鳥學會之蔡木寬老師及徐景彥老師於許厝港濕地,帶領學員進行濕地鳥類觀察記錄。

 


張惟哲博士於老街溪口濕地,進行魚類及底棲生物調查方法說明。



辦理2023濕地種子學員培訓工作坊,全員於許厝港濕地前大合照。